家鼷鼠簡介​

家鼷鼠(如圖 1 所示)在生物界的位階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小鼠屬」下的物種;起源於印度次大陸(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後隨著早期歐洲殖民地的擴充,早已分佈至世界各地;又名「小鼠、月鼠、小家鼠」。

家鼷鼠的簡單判別重點為「個體小鼻略尖(如圖 2 左所示)、耳大且豎起(如圖 2 右所示)」。

(圖 1)

(圖 2)

家鼷鼠的外型特徵

頭及身軀小且細,約成年人拇指大小而已;尾巴幾乎等於身體(頭+身軀)的長度,頭加身軀長約 6~10 cm(不含尾巴),尾長約 6~10 cm。成鼠體重約 12~20 克;因為身軀小,導致經常被誤認為是其他鼠種尚在發育的小朋友階段。

背部毛色為棕褐色或土灰色;腹部毛色為淺棕色或灰白色,與背部無明顯分界(如圖 1 所示);尾部表皮結構呈鱗狀,披短毛,與腳掌顏色相近,看似僅一種顏色。

身體會有一種獨特的麝香味。

家鼷鼠的判別重點

除了「個體小、鼻略尖、耳大且豎起」的外部特徵外,糞便呈紡錘狀,約 2~3 mm 大,比起其他鼠種的糞便,家鼷鼠的糞便算是非常小。知道有老鼠入侵,但未見其蹤影時,找糞便觀察是好辦法。

家鼷鼠的食性

家鼷鼠為雜食性,但偏愛植物性食物,因此喜歡取食穀倉內乾燥的穀物或植物種籽等,對農業經濟危害極大;有時也會捕食昆蟲、小型節肢動物、巢中的雛鳥或鳥蛋;此外,肥皂、家中物品有時亦會被其啃咬。食量極小,每日只需取食少許食物和水即可存活;約取食 4~13 克食物(不含水之淨重)及 3 克的水。

實驗室裡的小白鼠

家鼷鼠行為的可塑性是讓牠們能夠成功地在各種環境中生存的重要因素,而這項特徵是來自於牠行為和遺傳基因的去關連性,這使得家鼷鼠能夠快速適應,而在新環境中生存下來並大肆繁殖。

人類用於實驗室中的「小白鼠」即是家鼷鼠的馴育種,它對人類醫學疾病的研究有極大助益。

家鼷鼠的繁殖能力

家鼷鼠繁殖力強,但幼鼠夭折率極高。雌雄個體在形態上無明顯差異,母鼠為多發情物種。幼鼠在出生 30~45 天後即性成熟,開始具備生殖能力;每年可懷約 8 胎,但隨環境狀況而異,有時可高達 14 胎,每胎可產下 3~7 隻。

家鼷鼠壽命約 1~2 年,但一般能活過 18 個月的不多。無視幼鼠夭折率,概算一下,一隻母的每年即可產下 24~98 隻,多隻母的則產量鐵定驚人,消滅不完就是因為這樣。此外,因家鼷鼠繁殖力超強,在有些地區其數量常多到可以「猖獗」來形容,家鼷鼠入侵的地方,當地生態系中之原生物種往往可能遭其滅絕。

家鼷鼠的活動範圍

家鼷鼠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因喜食穀粒多,故常集中在與農作物有關的設施、建築物、甘蔗園或稻田附近,由於個體小,因此容易跟著交通運輸被載往各地;在台灣,低海拔的居家環境均可分布,但以農作物集散區、穀倉等農業區域較為常見。因個體小,可躲藏在任何隱密處,例如:牆壁夾層、箱盒、櫥櫃、抽屜、傢俱及儲藏室等,有時亦出沒於垃圾堆周遭。

家鼷鼠一般活動範圍約在食物方圓 3~5 m 內,也就是說,牠們不會住太遠,當居家有長期吸引老鼠過來的食物誘因時,家鼷鼠可能就近找個隱密處住了下來,因身軀小,不易被發現,所以想找到牠們窩藏處,尋找小小粒的糞便是重點。

有鼠患問題始終解決不了時,可洽詢福爾摩斯尋求解決之道;需要本人協助時,本人樂意幫忙喔! Next

福爾摩斯總監 許澔榮 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