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蠅成蟲體長大約 0.4~7 mm,一般常見的大約 2~4 mm。最小型 0.4 mm 是一種名為「Euryplatea nanaknihali」,會將卵寄生在螞蟻頭殼內部的蚤蠅,幼蟲之後會吃掉螞蟻頭部內的組織,導致螞蟻變成行屍走肉;這物種是在泰国的 Kaeng Krachan 國家公園被發現,並以發現者(一位對昆蟲極感興趣的人)的姓名命名之。
蚤蠅的壽命
蚤蠅成蟲壽命不長,約 3~4 天內就會開始死亡,兩週內大部份的成蟲都會死去。因此,在蚤蠅很多的室內,我們經常可發現牆邊地上躺滿好多死掉的蚤蠅,別以為這一定是噴藥所發揮的殘效效應,有時這些都是自然死亡的。
雖然說「兩週內大部份的成蟲都會死去」,但別高興,別因此以為過幾天所有蚤蠅都會死光光,其實牠們在孳生源處的繁殖數量遠比出來外面見人的還多,所以不處置牠們的話,要蚤蠅自然死亡到沒半隻是不可能的。
雌蚤蠅一次產卵量約 100 粒,一生約可以產下 750 粒卵。從卵發育為成蟲所需的時間因種類而異,不過平均約 25 天。
雌雄蚤蠅的判別
蚤蠅體型小,單憑肉眼來判別雌、雄體時,大致先以「雄蠅較雌蠅個體小」的概念來分辨即可。
蚤蠅的種類
蚤蠅分佈於全世界,已記錄的有 4 個亞科,約 230 屬,4,000 多種。
種類最多的蚤蠅是「異蚤蠅屬」的物種,其中最常見的是別名為「棺材蠅」的「疽症異蚤蠅」(如圖 1 所示)。被稱為「棺材蠅」是因為這種蚤蠅可在墳墓裡埋葬的屍體上被發現,即使屍體埋葬在深達 180 cm 的地表下。
蚤蠅成蟲的習性
室內發現小蒼蠅時,一般都會認為是「果蠅」;其實不盡然,牠們有可能是與果蠅來自不同地方的「蚤蠅」;若看到的小蒼蠅是左走走右走走,看似蠻急躁的,受到驚嚇時會跳一下才飛走的就是「蚤蠅」;相反的,動作較緩慢,受到驚嚇時會直接飛走的則為「果蠅」。
蚤蠅趨光性很強,所以在沒開燈的室內,只要放上一盞紫外光的捕蚊燈,一天下來是可以捕獲不少蚤蠅;但,不管擊斃多少蚤蠅,捕蚊燈最終只能讓我們知道這室內空間「蚤蠅滿多的」,而不是一直靠著捕蚊燈來滅絕牠們。
蒼蠅嗅覺很靈敏,蚤蠅也不例外,所以當哪裡有腐臭味,蒼蠅族群就是會搶先到達現場。
蚤蠅成蟲的食性
蚤蠅可大分為「食腐性、食菌性、植食性、捕食性與寄生性」等數種。其中最多的是喜好取食腐敗食物的食腐性蚤蠅;食菌性蚤蠅會在蕈菇培養場內侵襲已長菌絲的培養料,在培養料內產卵與繁殖,幼蟲則取食菌絲體和子實體,其取食掉之菌絲量相當大,嚴重危害菇類生長;植食性蚤蠅會取食蕨類;捕食性蚤蠅會取食其他昆蟲;寄生性蚤蠅則是一種能將卵產於社會性昆蟲的體內,利用卵孵化的幼蟲吃光被寄生昆蟲的內臟,是一種能夠用來消滅社會性昆蟲(例如:紅火蟻)的蚤蠅種。
幼蟲生長在哪裡?
蚤蠅通常是孳生在富含腐質的淺水域,一般居家室內最長孳生的地方就是污水管和糞管內,管壁內會是一圈厚厚的腐質物,類似爛泥巴,腐質物內則長滿了無數的幼蟲(= 小蛆);幼蟲在這安全的環境中很快就會經過蛹期而後羽化為成蟲,再來室內空間中每天就會持續看到為數不少的蚤蠅到處飛舞。
用紫外光捕蚊燈對付蚤蠅時